愿我無敵意,愿我無危險,
愿我無精神的痛苦,
愿我無身體的痛苦,
愿我保持快樂!
愿我的家人,我的朋友,我的導(dǎo)師,
我身邊及的所有人,
無敵意,無危險,
無精神的痛苦,
無身體的痛苦,
愿我們保持快樂!
緣分,包含了太多的偶然和必然。緣分是驚喜還是哀慟,蘊含了太多的心動和心酸。
人與人之間靠的就是一點緣分方可跨越千山萬水來相識,遇見每一個人都平等的去對待去了解,不管是何種關(guān)系都要善于去解決化解。
廣結(jié)善緣,種下善根。
《阿難討水》
佛陀正在給弟子們講經(jīng)說法,突然他叫住了阿難:“你去拿一桶水回來,到前面五里遠的小村莊,向一個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婦人要,但要注意態(tài)度要客氣善良。”佛陀是古印度迦毗羅衛(wèi)國的王子喬達摩.悉達多,后在尼連禪河邊夜睹明星而悟宇宙真諦,世人尊稱“佛陀”即覺者。阿難是佛陀的堂弟。阿難點了點頭,拿著空桶子朝佛陀指示的方向出發(fā)。他心想,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,肯定能夠順利完成佛陀所交代的任務(wù)。走了一會,阿難就走到了那個村莊,果然看到了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婦人正在井邊洗衣服。阿難恭敬地向老婦作了一個揖禮,說道:“尊敬的老人家,能否請您施舍給我一桶水呢?” 老婦抬頭看見這個年輕人,心中不禁有些惱怒,生氣地說道:“不行,這口井只能供應(yīng)給本村的人使用,不允許外來人取水!” 然后,老婦趕走了阿難,即使阿難再怎么苦苦哀求也沒有用。于是,阿難只好帶著空桶子回去了。他向佛陀和在場的弟子們講述了自己所遭遇的事情。佛陀點了點頭示意阿難坐下,然后他叫舍利弗去取水。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以智慧第一著稱。舍利弗也走了一會,來到了那個小村莊。他同樣看到那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婦人正在井邊洗衣服。
舍利弗很有禮貌地向老婦人問道:“尊敬的老人家,能否施舍我一桶水呢?” 老婦人抬頭看見這個年輕人,頓時心中一喜,彷佛見到了自己的親人。她高興地說:“可以可以,我來幫你打水……” 老婦人幫舍利弗打好了一桶水,還匆忙回家拿了些齋食讓他路上吃。舍利弗拿著水和食物回到了世尊和其他弟子的面前,也講述了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
大家都很奇怪,為什么老婦人先后對阿難和舍利弗兩種態(tài)度。佛陀便告訴大家,在很多劫前的一世,這位老婦是一只老鼠,死在路邊被烈日暴曬。當時的阿難是一位商人,趕著車隊運貨,看到這只死老鼠,心生厭惡之情,掩鼻而過。而當時的舍利弗則是一名準備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,看到這只死老鼠,心生憐憫之情,隨手拿起一把泥土將其掩埋。
歷經(jīng)無數(shù)劫數(shù)之后,現(xiàn)在他們再次相遇,卻受到了如此不同的待遇。
在工作中,我們經(jīng)常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話:“我明明很努力地在做了。為了做好這件事我連續(xù)加班了幾天。到頭來就因為沒有做好,就把我痛罵一頓,這太不公平了!” 自己為了某件事忙前忙后,結(jié)果就因為結(jié)果不理想,就被領(lǐng)導(dǎo)一通責(zé)罵,全盤否定了自己之前的付出。這事發(fā)生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好受。但是,我們有沒有想過:為什么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,為了這件事忙前忙后,卻沒有收獲一個好的結(jié)果?原因在于我們沒有結(jié)果導(dǎo)向型思維。
有目標就要行動,主動出擊,行動了雖然不一定會成功,但不行動永遠也不會成功。0.1永遠大于0。站著不動永遠是觀眾。
成大事者,總是能做到知行合一,而平庸者卻在“知”與“行”之間,筑起了一條萬里長城。
老話說得好:“做大事者不糾結(jié),成大器者不磨嘰?!?/span>
歲月并沒有饒過誰,只是他們出色的自律力和執(zhí)行力,讓他們能夠堅持自我鍛煉,將自己塑造成了期待的樣子。